关灯
护眼
字体:

本文转自怡风兰苑(天下无霜)

中国兰花按其花期,叶型及生长习性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七大类:有春兰,蕙兰,建兰,墨兰,莲瓣,春剑,还有寒兰。

以及从春兰里衍生出的豆瓣,蕙兰里衍生出的春蕙(也叫送春)。

其中豆瓣和春蕙没有香味或几乎弱香。

兰花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究其原因是因为兰花除了有四季常青,型艺多变的叶片和纷繁复杂的花型,花色之外,兰花还具有其独特传神的香味。

正是这种香味给兰花注入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它是兰花的灵魂,是大自然赐予兰花独一无二的高雅情操。

它是一种真正的“王者之香”

国兰的七大类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和历史渊源。

春兰,蕙兰开发的历史较早,几千年前的人们就开始种植,是国兰中开发最早的兰花品种。

到后来建兰,墨兰,莲瓣和春剑,也相继开发。

寒兰的认识和开发最晚,从人们开始上山采集寒兰起到现在也就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寒兰在我国分布较广,好多产兰大省都或多或少的分布有寒兰: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的北部,湖南,广西,还有贵州,重庆,云南,四川也分布有少量的寒兰资源。

其中浙江的温州,丽水,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宜丰,井冈山,广西的桂林都盛产寒兰,以上地区所选育出的寒兰铭品层出不穷,久负盛名,深受广大兰花爱好者的喜爱。

那么既然寒兰的分布有如此的广泛,为什么古人就没有去发掘并利用,以至于迟迟没有开发呢?这个是有历史主观和客观原因的。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人们在养兰,识兰,赏兰的过程中,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经过不知多少代先辈们辛勤的智慧积累,才逐步形成了现在光辉灿烂的兰花文化。

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道德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先辈们不可能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接受寒兰。

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寒兰像有些古代兰谱上写的那样寒兰的叶形外表看起来似茅草(那时叫茅兰)而不好看(其实山上的蕙兰更像茅草),而是因为寒兰的花形和花色跟当时刚刚建立的兰花鉴赏理论格格不入。

古代的兰花鉴赏理论主要是兰花的瓣型学说,而兰花的瓣型学说是在孔孟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孔孟的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正直,中庸,稳重,内敛,含蓄,谦虚等方面,而寒兰的花形和花色与这一指导思想恰恰相反,处处透露出热情,奔放,婀娜,飘逸,洒脱和艳丽。

难怪当时人们提到寒兰时只说是叶似茅草而不言其花,最多也就是言及其花瓣似鸡爪而已。

似乎古代的人们对寒兰花型具体的描述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见当时的孔孟思想在古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想古人并不都是这样,或许有人也喜欢寒兰并且养过寒兰的,但在当时也只能偷偷的自娱自乐了!

上面说的是主观原因,下面就分析一下历史客观原因。

其实到了晚清时代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交流的往来,人们的思想已经开始发生转变,渐渐变得开明,开放起来。

但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华民族就陷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争灾难之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谁还有心思去采兰花,养兰花,研究兰花呢?好多近代兰花名贵品种就是在这段时期被历史的“潮流”

淹没了。

今天,我们的民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和繁荣稳定的时代,兰花在沉寂了一段时期后又开始绽放她独特的魅力和光彩。

而且从前只有达官显贵和文人骚客才有能力和资格栽培的兰花,也逐渐走入普通百姓的家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龙邪爸,这好像是北宋黄庭道主穿梭在电视剧帝姬策:魅惑江山都市之绝世仙帝谁用流年乱了浮生宁负余生不负爱缠爱甜心:冷血总裁么么哒水浒之特种兵王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情尽一生万界主宰系统警花逃妻请入怀你才玛丽苏宠妻无敌:妖孽老公从天降抗日之烽火系统懵懂青春时空干涉手册薄先生,小心恋爱伤腰